2025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期间,河南日报社·顶端新闻与大河网·学术中原重点发布了我院副院长陈道山潜心多年的研究成果——“商丘古城连续体”理论。这一创新成果引起了媒体的转载,从学习强国河南平台到新浪、搜狐、网易等主流媒体,再到腾讯新闻、大众网等新媒体平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6月30日,更是登上中央网信办“理论宣传稿件排行榜”,位列第八。

一座古城的四千年生命密码
“商丘古城连续体”(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of Shang Qiu)理论打开了这座古城尘封千年的记忆宝库,它巧妙融合考古地层学的严谨与历史文献学的深邃,四千余年的文化地层如同岁月的年轮,记录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传承;空间智慧的集成则展现了“天人合一”的营造智慧;而多维文明的交融,更见证了这座古城作为文化熔炉的包容胸怀。
这一理论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传统遗产保护的“标本式”思维,首次将商丘古城视为一个持续演进的生命有机体,它不仅保存着历朝历代的建筑遗存,更延续着活态的文化记忆。这种“活态遗产”的视角,为城市遗产保护开辟了新天地,也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提供了生动注脚。
从地方记忆到世界遗产的跨越
“商丘古城连续体”理论的价值远不止于学术探讨。它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地方与世界。通过全球视野下的价值重估,这一理论正在帮助商丘古城实现从区域性文化地标到世界级文明对话平台的转换。
该理论特别强调文化基因的“场所精神”——就像一棵大树的根系必须扎根于特定的土壤,商丘古城的文化价值也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独特的地理文脉。这种不可移植的特性,正是遗产地保持持久魅力的奥秘所在。如今,这一理论不仅为商丘古城的申遗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更将成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理论贡献。

“商丘古城连续体”就像一面镜子,不仅映照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更提醒我们“真正的遗产保护不是将历史封存在玻璃柜中,而是让古老智慧在当代生活中继续绽放光彩”。随着这一理论的深入实践,商丘古城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智慧与方案。
相关链接:
商丘古城连续体:从“城摞城”考古奇观到城市遗产的文旅可持续发展路径-大河网
此言有理丨地下藏着“城摞城”!商丘古城究竟藏了多少华夏文化密码?-大河网
学习强国河南平台:地下藏着“城摞城”!商丘古城究竟藏了多少华夏文化密码?
搜狐网:商丘古城连续体:从“城摞城”考古奇观到城市遗产的文旅可持续发展路径_演进_文化_认知
商丘古城连续体:从“城摞城”考古奇观到城市遗产的文旅可持续发展路径_腾讯新闻
商丘古城连续体:遗产维度的理论创新 - 商丘网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